Monday, October 30, 2006

蝴蝶效应(2)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一个人, 一件事, 往往和另外的人, 另外的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一个原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结果的改变,从而导致更多结果的变化。

比如说,前文提到的那只苍蝇,如果没死,它可能传播疾病给一个孩子导致他腹泻而死,而这个孩子,长大后可能是一个希特勒。你说, 这只苍蝇的死,是不是改变了历史?

这是最简单的。而实际上的可能联系是千变万化的,时间越长,苍蝇的死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就越不可估摸,世界就不再是一个样子。这种影响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蝴蝶效应" ( Butterfly Effect ).

蝴蝶效应最原先的解释是说非洲原始森林一只蝴蝶扇了下翅膀,引起了另外一个地方比如说Florida一场暴风雪。当然,暴风雪的形成有很多别的原因,但蝴蝶的翅膀这个原因是不可丢弃的。
去年美国拍了一部科幻电影,"A sound of Thunder", 讲的就是一群现代人回到恐龙时代,其中一个人不小心踩死一只蝴蝶,结果整个进化过程都发生了变化,产生了很多新的物种,自然国家和各国元首都换了。很有意思的一部电影。

蝴蝶效应其实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的。前不久 The Crocodile Hunter, Steve Irwin 被一只电鳗刺死,影响了多少儿童;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在佛州就差那么几百票, 如果没有Ellian这个古巴小孩偷渡事件,也许当选的就是Gore, 也许就不会有伊战,不会有成千上万人的流离失所和众多生命的消亡。

生命,是由偶然组成的。 可一旦发生了,就成为必然。在较短的时间内,我们也可以预测一些必然性。但没有什么可以永恒。

"永恒",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我们能有一些东西 last for our life time, 那么,对我们来说,就是永恒了。

Labels:

Sunday, October 29, 2006

蝴蝶效应(1)

今天吃饭的时候,打死了一只苍蝇。老公笑说:"You dramatically changed history."
不服,这怎么可能?又不是President Bush, 只是一只可恶的昆虫而已。

不过,后来的辩论让我明白了,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而且时间越长,这只苍蝇的死对历史的影响,和布什的死对历史的影响, 差不了多少。比如说六万年以后。 当然,如果是明天, 他们对世界影响的差别,那是显然有天地之别的。

今天我先不说为什么,下次再讲。熟悉因果辩证逻辑的朋友,可要好好想想了。

Labels:

网友留贴

这个留言发到了我的邮箱里,觉得很好, 所以不揣冒昧,贴了出来,不管谁写的或是转贴的,我都谢谢你!

"
其实每天来这里的人何止少数,
想说的话又何止这些?
其实那种欲言又止的情景多么让人莫名其妙却无可奈何?
并不是忙,
也决不是故意把自己弄得很忙,
只是处在不同的时间和生活空间让彼此不知从何说起。
也许,
距离就是这样产生的吧。
每个人,
每一天,
都有太多的事发生,
都有太多的话想说,
却忽然开始怀疑是否别人愿意听,
是否能够理解,
讲与不讲意义有多大?
于是,
多少次伸向键盘的手还是缩了回来,
留言的窗口终于被默默地关上。
但当每次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仍然是到这里看看,
虽然也知道不会有什么人留言。
渐渐地成了一种习惯,
不会改变,
也不可能改变!
想起了穆斯林的朝圣
——无数人默默地在一起,
谁也不说话,
但却真真切切地感觉到彼此之间的亲切。
终于明白了沉默又何尝不是一种问候与祝福。
没有语言,
没有约定,
但我们每天都会到此,
尽管在不同的时间和地方,
这不也正是一种朝圣吗?
最后祝你们全家生活愉快,
永远快乐!
"

Wednesday, October 25, 2006

通俗小说的影响

今天一鼓作气多写点吧。

我们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们,通俗小说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少女时期我可没少看过琼瑶,亦舒, 金庸和古龙。当然,现在明白琼瑶是大毒草,万万要不得的。可花季年华的自己,被小说中清丽的诗词和婉约的情致所吸引,常看得茶饭不思, 幻想着夕阳下那份完美的爱情。不过奇怪的是学业并没受到影响,也是异数。
现在中国女孩子的择偶观又如何呢? 听说有很拜金的,也有太理想化的,若是后者,琼瑶阿姨恐怕功不可没。 家有千金的朋友们可注意了,不可让十几岁的小女孩接触此类读物,太危险。 窃以为琼瑶电影更不可看,弱智。

亦舒的小说稍好些,有点人情冷暖和世道炎凉。

金庸的小说被称之为"成人的童话",他槊造的人物没看过他小说的人都耳熟能详的, 比如郭靖,黄蓉,老顽童, 这些都已成为经典。前几年还传说他的一些章节被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也不知是不是真的?金庸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很深,对历史特别是明史很了解,觉得看他的书知识性很强, 比那些解放后推出来的一些作家好多了。大家谁还记得"茶花赋"和"白杨礼赞"之类的 ?

金庸的小说可读可看可研究, 拍成电影也好看。

古龙作为武侠小说家,有他独到的特色,比如他写男人与男人之间的友情几乎到了极致。李寻欢,叶开,小鱼儿是他笔下人物的代表。不过,古龙先生对女人显得有些歧视,她们主要以玩物点缀形象出现。再者,古龙大概美国西部牛仔片看得多,很多描写的场景都有西部风格。 <<边城浪子>>里的傅红雪,整个就是一Clint Eastwood.

谈起武侠小说家, 大家往往称 "金梁古温", 就是金庸,梁羽生,古龙和温瑞安。 我觉得金庸的修养,功底和成就远远超过其他三位,排在一起,应该"金 古梁温"才好。 有空再讲梁羽生和温瑞安吧。

Labels:

很快回来了

谢谢各路朋友的抬爱。 看来我这个懒人,想要学刘正风金盆洗手,退隐江湖,修为还是不够的。

米国有一著名歌星 Babara Stranseid, 这十几年以来每年都开告别演唱会,每回歌迷蜂涌而至,流泪挽留,所以她至今都留在歌坛, "告别" 成了一种宣传手段。 我倒相信开始她是厌倦了想离开的, 可是歌迷需要她,她也离不开自己生活的舞台。所以一遍遍的挥手,一次次的又回来。

讲这个典故并不是说我自己厌倦了什么的,或者是要感慨"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好象还没那么成熟,或者说那么老。 血液里仍有激情,菱花镜中的面孔也显露 着些青春的尾巴。 我想,只要我们活着,就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寒冬手炉的温暖和春意阑珊时的锦衾。即使更老的时候,也没人会愿意独钓寒江雪吧。

知交好友,是人生不可或缺的财富。

Labels:

Wednesday, October 18, 2006

Friendly Note

最近杂事太多,暂且封笔。各位秋天快乐。

Wednesday, October 11, 2006

Typing Baby

My daughter, the one who brought me so much joy as well as equal amount of headache, can type now.

She accurately typed “DOG”, “CAT”, “STOP”, “GO”, with the word program yesterday. She is already a pro in changing the color/font from the panel. Usually she would type from 1 until 16 with all 16 different colors, or big Es with all these colors. Now she starts to learn all those words including the long ones --- "Rabbit", "Elephant" and "Butterfly", etc.

The little thing has a talent in letters and spelling, she began recognizing those shop names quite early such as "Wal-Mart", "Target" and "Chuck Cheeses", but she is not very good at writing the letters on her own yet.

I am happy, anyway.

Labels:

Tuesday, October 10, 2006

再评红楼梦

觉得先生评得比我那个好。 全文如下:

"
<<红楼梦>>是一本政治小说,而且是一本超越政治写透人性的小说。这是刘心武的红学主旨。

不过,我的观点,政治小说的分析是言之有物,恐怕不能再拔高了,更不能"抽象主义","现实主义"的胡乱称呼。尽管时髦的名词和引人入胜的推理颇具娱乐性,但是夯实的研究还须源于考据。

为什么是政治小说?刘心武的"秦学"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更重要的是曹雪芹同时期的文人对于<<红楼梦>>的书评。胤祯的孙儿永忠读了之后, 感慨道:“可恨同时不相识,几回掩卷哭曹侯!”. 几经沉浮的淳颖得读<<红楼梦>>,说此书是“英雄血泪几难收”. 弘帮叹息:"闻<<红楼梦>>之名久矣,终不欲观——恐其中有碍.” 能让这些破落贵族尊之为英雄,而读书时却又提心吊胆的,只能是其中力透纸背的政治涵义。爱情悲剧可以让他们佩服,却用不着害怕阅读; 色情小说可以让他们不方便阅读, 却不会让小说作者被尊为英雄。

红学之所以成为显学,除了书本身的文学价值外,散佚四十回的缺憾美实在功不可没,红学家寻章摘句的最终目的无非是为了还后四十回的原貌。红学家们恶梦大概是,曹雪芹原著正版的"红楼梦"重现于世, 结果是所有研究成果"到头来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这里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曹雪芹到底写完了全书没有?以前曾认为,他未及完成便愤然离世,由高鹗续了个狗尾。近来的学者根据脂评和明义的观后诗推测,曹雪芹是完成了全书,只不过后一小半因故遗失。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故意留下一个"断臂维娜斯"以便为两百多年以后的红学家们创造就业机会。

假设书中的人物之结局都被曹雪芹明明白白地写出来。那么,前八十回的暗线,伏笔,隐喻和借代未免太多了,多的有些逻辑上不通。谁会把三角恋爱写成"推背图"? 这只有一种解释,"红楼梦"和"推背图"一样是在文字狱高压下的政治幻想诗。 金圣叹作图期盼汉家百姓反清复明,曹雪芹作梦幻想落魄皇子咸鱼翻身。 而且,曹雪芹所完成的全书结尾可能也是暗示性的,隐晦的,
而不是象大多数学者所坚信的那样,将前八十回的伏线一一揭示。因此,他才需要依靠如此众多的暗示,以期达到读者心中有戚戚然的感觉。这些暗示暗示了作者不屑或不敢写出他心中理想的大结局。

曹雪芹用隐晦笔法之最大的用意在于人物上是写汉喻满,地点上是写宁喻京,时间上是写明喻清。于这一点上高鹗可能有更清晰的理解,毕竟他和曹雪芹原属同一时代的人,对于"红楼梦"暗示的政治风云,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

例如,宝玉雪夜送贾政一节,宝玉披了一件大红猩猩毡的斗篷。这个情节被刘心武嘲笑,家徒四壁了还有钱买高档时装。原文对于宝玉的描写其实很简单:"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廿十世纪的人看见披着大红猩猩毡的光头,会想起一个富得流油的和尚。 而一个十六世纪的北京人看见披着大红猩猩毡的光头赤脚人士,会想起什么?--喇嘛!惟有在清代的北京满族中,喇嘛才习以为常,而在明代的金陵是看不到喇嘛的。

贾宝玉视仕途为蠹禄,曹雪芹内心可不是这样想的,金陵十二钗之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完全是按照等级来排列的。薛宝琴虽然才貌双全,但就因为不是根红苗正的官宦小姐而不能列位正册。前几年听说国内改了党章准许资本家入党,还被称之为一种超越,大概算是对于曹雪芹的一种超越吧。
"

Labels:

Thursday, October 05, 2006

商业化的美国

在美国呆了十年,对它的认识不深不浅吧。总体来说觉得美国的商业化是无处不在的,包括教育和医疗系统。

作为一个医生,似乎他(她)首要的任务并不是治病救人,而是搞清那些保险公司的规章制度, 和相应的法律章呈。比如说,哪些检查,药费是在保险范围里的,哪些是得病人自己掏腰包的。如果病人有个不错的保险,这下得了,什么检查都给上,不管是不是必需。 另外, 美国垃圾诉讼很多,医者先得保护自己。结果就是什么都照教科书来,哪项指标不行了治哪项。血糖浓度高了,吃降糖灵;血压高了,吃降压片。窃以为在养生方面,中医的"固本培元"似乎更好一些。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美国医疗系统还有一大头痛是药厂的推销,花很多的钱来做一些药的研究, 特别是治疗心理疾病的药, 有点效果就积极推向临床, 不做长期的对比实验. 比如很多人长期服用Anti-Depresant,一旦停药,症状会比开始更严重, 只好吃一辈子。 反正也吃不死人。我一同事的太太女儿都吃这种药,辛苦挣的一点钱,基本都送给医生和药厂了。

美国还有一种专门对小孩行为的诊断, 叫"ADHD".开始时大概全国每年只有5000例,听说2004年发展到有15%的孩子被Label,很多无知父母很小就给小孩上药。病和药的机理还没弄清楚呢,药厂就大批量生产了。这种Harmone的药,一时半会看不出什么坏来,但长期肯定不会好。可怜了好多优秀的孩子。

再来说说教育方面吧。象加州这样的地方,中小学教师工资和扫地锄草的差不多,没法活的,很多老师打好几份工。想想这个行业怎么可能吸引 Top Talent 呢?那么教育质量又怎么可能好呢?很多私校想方设法吸引顾客,着眼的显然不是教书育人,而是Balance Financial Sheet.

懒得写了。说起来我对美国社会也许是更了解一些。 随着中国社会的资本化,现在的中国在教育医疗方面又如何呢?

Labels: ,

Wednesday, October 04, 2006

读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揭秘红楼梦>>是目前很流行于网络的一本"书"。其实它是根据刘心武在百家讲坛的几个讲座汇编而成的。

说起红楼梦,大家都知道它是经典名著之首。我在科大组织过关于红楼梦的几次讨论会,当时请的是15系的一位教授主讲。参加者很多,但当时的感觉是很多人都没有读过这部名著,虽然宝黛钗大家都知道。

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而且喜欢这本原名<<石头记>>的书。长大之后,读了很多研究这本书的文章,可以称得上"红学迷"吧。 这本书在刻画人物上的造诣,笔墨文采,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她真正眩惑我的地方是那些藏头藏尾的诗词谜语,以及人物命运的注解。

最简单的,象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音谐"原应叹惜"。她们的四个大丫头,分名"司棋","抱琴","侍书","入画"。"棋琴书画"都全了。当时很喜欢这样一动词加一名词的名字,在科大记者团我的笔名全称是"侍书剑侠",因心里实在向往那种漫吟诗书,仗剑浪迹江湖的意境,那并不是有意摹仿有些武侠人名如"西门吹雪"之类。

扯远了。还是谈谈刘心武这本新书吧。不同于已往的红学,它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即以脂砚斋对秦可卿的评语为切入点,一步一步,探讨出秦可卿,这位金陵十二钗之一的人物,其原型极有可能是当时被废太子乃胤的一位公主,进而引申出结论:红楼梦其实是一部政治小说。 它隐藏在才子佳人的框架里,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躲避当时的文字狱以及随时可能的杀身之祸。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旗人,是康熙的伴读,帮康熙智擒鳌拜的韦小宝一类的人物。康熙即位之后,他得到一个很好的职位--"江南织造",是劲来钱的。康熙几次下江南都住在曹家,足见对他的眷顾。后来康熙废太子,雍正即位,凡是他爸喜欢的他都不喜欢,曹家遭受第一次抄家。后来乾隆时又抄了一次,家道彻底败落。曹雪芹那时十四岁左右。从锦衣玉食的贵家公子一下子沦为雪夜围破毡的底层人物,人世沧桑,莫过于此。( 今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逮,从人生的角度来说,也起落够大的。)

所以曹雪芹会写<<红楼梦>>,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回味过去的繁华。所以他小说的那些人物花鸟草木,在现实中都是有原型的。

就我所感兴趣的人物原型,我的一些观点:
(1)钗黛实则一人,是作者曹雪芹曾经心仪过的一具绝世芳华的女子;
(2)"脂砚斋"应是作者的妻子,很可能是小说中史湘云的原型;
(3)元春的生活原型,则很可能是雍正的母亲,她是被曹寅选派进宫的,是曹家被抄前在宫里的后台。后雍正当权,并不喜欢他的这位母亲。所以曹家失势。曾和他争位的十四弟,和他一母所生,更受母亲宠爱。
(最后一点是先生提出的,我们正好在阅读同一本书)

算了,我都写成长篇大论了。毕竟我只是业余爱好者。看看专家的吧:http://www.excbook.com/book/787/1078627.html

Labels:

FREE hit counter and Internet traffic statistics from freestats.com